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0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中国企业淘金印度:宝藏和荆棘并存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0日

“1999年的时候,印度正在进行电力改革。那个时候印度不少地区存在很严重的偷电情况。陕西CMEC有具有防止偷电功能的相关电表产品,他们的业务员深入印度北部,一个邦一个邦地跑,到农村去调试设备。印度北部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跑了两年,给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两年后,CMEC相继拿到印度两笔大单,价值分别为40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

这是中国商务部印度事务专员余翔相当赞赏的一个案例。余翔介绍,对于一个西部的公司来说,40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都是大单子,非常不容易。

这个案例的结局也许是很多做着印度梦的中国企业所向往的,但是其中的艰辛是多少中国企业能够承受的呢?

作为世界上发展第二快的经济体,印度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的梦中宝地,但是面对蕴含着“巨大宝藏”的印度,中国企业的淘金之路依旧充满荆棘。

南亚古国的诱惑

根据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印度的GDP增长超过9%,而过去20年里年均增长幅度约为6%,去年印度工业增长超过11%。印度经济迅猛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互访创造的良好氛围,令两国贸易额取得明显增长。2006年中印两国贸易额达251亿美元,而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005、2006两年双边贸易增幅均超过30%。其中华东地区和印度的贸易总量占据中印两国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江苏排名第一。

印度究竟哪些地方吸引着中国的企业?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 Prakash

Gupta先生指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印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据Gupta提供的数据,印度方面计划5年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250亿美元,其中500亿用于投资公路,50亿用于投资铁路,此外还将兴建港口、机场、地铁、铁路货运网。“所有这些项目都将以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的方式投资。”Gupta指出,“这对中国公司来说是很大的市场,中国公司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在印度南部41公里的交通项目上,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公司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赏。”

据了解,上海一些建筑企业已经参与了印度地铁的建设,而仅去年一年,中国公司赢得了将近34亿美元的基建项目合同。

在承包工程项目以外,中国的机械设备在当地也有一定市场竞争力。来自中国的设备在技术上往往领先印度同类产品,同时相对欧美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据Gupta提供的数据,2006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中,电机和机械占据前两位,比例分别是25%和19%。而去年印度对中国出口的矿石、矿渣、矿石灰占了48%的比例,名列第一。Gupta指出,目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原料依赖性很强,需要改善”。

除此之外,印度2.5亿的中产阶层购买力强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Gupta提供的数据显示,印度目前是世界第八大零售业市场,年增长率达13%。每月新增600万手机用户,对通讯设备需求旺盛。亚洲第三大汽车市场……面对这些诱人的数据,中国企业怎能不为之心动。余翔指出,在投资和外贸这两方面印度经济的驱动力弱于中国,但是印度日益庞大的中产群体却为印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印度还有很多领域市场潜力没有完全释放,例如彩电等,这些都将为中国企业制造机遇。”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些嗅觉灵敏的中国企业早已登陆印度市场。从事机械贸易生意的温先生四年前就在印度设立了办事处。温先生的理由很简单,“台湾比大陆先发展20年,因此台湾的商人来大陆赚到了钱。我们比印度早发展10年,因此我们也能赚钱。”除了温先生这样的先行者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印度。做涂料生产设备的深圳商人叶先生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广交会和朋友介绍开始做印度的生意,“我们在珠三角做生意的同时,也要扩展国外生意,印度市场很有潜力。”

尽管印度市场貌似“遍地黄金”,但要发掘金矿也需要好的眼力。在谈及印度做生意的经历,温先生举了一个令其印象最深的“教训”。“我一开始以为钢结构设备在印度的市场根本卖不动。原因是我觉得印度还没有那么发达,高楼也少。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钢结构设备在印度卖得非常好,等我反应过来,人家已经赚了好几百万美元。”温先生慨叹道,“在印度做生意路子要对,有一些市场你看不到,却非常有潜力。”

尽管有四年的经历,温先生在印度市场依旧有失算的时候。一些初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为谨慎起见,将生意托付给中间商。东方泵业公司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出口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你把货已经运到那边,但是对方又给你提出很多问题,包括到岸价等,然后不给钱。你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位商人表示,中间商比较专业,可以避免不少麻烦。温先生指出,在中印贸易中,从事中间商的大部分还是印度人。

余翔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在印度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信息渠道不畅,对市场缺乏了解。余翔表示,甚至有中国飞往印度的航班对当地地名翻译都不精准。余翔建议投资印度的中国企业,寻找信誉好、有门路的外方合作伙伴。“印度和中国一样,都重视网络和渠道。要寻找了解中国,且对中国有兴趣、在行业中有一定声望的合作伙伴。”

此外,在印度投资的另一大风险则来自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维护国家安全警惕性之高,和美国政府如出一辙。包括华为、和黄等企业都遇阻。面对印度政府的欲迎还羞,中国企业欲罢不能。

中钢集团印度公司总经理、印度中国企业商会主席王洪森指出:“印度开放的条件和我们的期待不匹配。印度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尚不成型,其对外资的期待程度也没有中国当年那么积极。”在签证方面,中国对印度多次往返的签证有效期达两年,而印度方面对中国签发的多次往返的签证有效期仅半年。

当然,打拼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有时自身也存在问题。余翔指出,有些中国企业仅着眼于一锤子买卖,“缺乏长期市场战略,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余翔认为这既不利于抓住印度处于上升期的市场机遇,又不利于塑造中国品牌形象。“华为等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开拓都经历了长期的奋斗,近年来取得不错的成绩。”王洪森则指出,中国企业去印度需要量力而行,“去之前需要衡量自己的实力是否和印度的机会相匹配,很多企业开拓印度市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