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0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烟台服装业品牌意识正在苏醒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0日

曾经的烟台服装业也曾有过辉煌,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却是这样一幅局面:烟台服装企业机器轰鸣,却在为别人做着“嫁衣”。

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恩厚说,烟台服装的起步始于1966年建起的最大的一个服装公司――烟台服装工业公司。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牌子――“芝罘牌”中山装、“蒲公英”女上衣和“金鼠”牌童装,这些服装不但在国内颇有名气,还远销国外。烟台服装花色品种日益增多,西服、夹克、各种衬衫、连衣裙、裘皮大衣等都能生产。牟平服装厂和烟台华纶服装厂1972年生产的3万件“杜鹃花”牌绣花女睡衣,被日商全部包销。烟台服装的优质产品很多,童装尤为出色,在全国和全省服装评比中多次获奖。

改革开放了,烟台服装却走下坡路了,不过当时还看不出来,恶果是10年后显现出来的。随着国门的打开,服装加工等一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便涌进来了。当时人们觉得服装加工能够出口创汇,占用资金又不大,来料加工不必考虑花钱买面料,也不必考虑产品的销路,做完就给钱,资金周转也快。这种两头在外的服装加工外销之路,当时确实为沿海服装企业注入了活力,再加上当时国家对出口创汇企业有许多优惠政策,搞出口加工都觉得很光荣。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搞外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许多服装企业削尖脑袋硬拱,争取外销出口证。而当时内地许多服装企业非常眼馋沿海的外销创汇,想做出口,终因路远而望尘莫及。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直不得不做内销的内地服装企业在10年后却异军突起,现在国内不少服装品牌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基础的,他们赚取了比外贸加工多得多的利润。

搞来料加工不需要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久而久之,我市有些搞来料加工的服装企业便把这两种人才“炒了鱿鱼”。这种自断手足的做法,使得烟台服装企业不得不单纯依靠来料加工存活。1500多人的烟台服装工业公司,在1996年人均利税仅2600元,工人每天辛辛苦苦加工两件皮衣,外商转手就赚5000多元钱,而公司只挣50元。烟台服装行业全部为外贸进行来料加工,从此,烟台的服装业沦为“打工产业”。曾风靡一时的服装名牌也销声匿迹了,烟台人也不再穿烟台产的服装。

也不是没有企业意识到没有品牌是死路一条。1998年,绿宝石开始了品牌运作,一年广告投入达三千万,绿宝石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烟台的服装业受到了全国空前的关注。虽然,绿宝石最终因缺乏与品牌运作相匹配的经营管理、产品线建设、市场布局等经验而迅速没落。

绿宝石的陨落,并不意味着我市服装企业对品牌的彻底放弃。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恩厚介绍,烟台市出产的舒朗女装是我国北方最知名的女装品牌,像旗源、梦三奇、韩大姐、馥雪、画中衣、荣超等品牌,在市场上也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来源:水母网 作者:庞见波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